搜索
教研室 首页 行业资讯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职业学校文化:蕴涵、构建与表达

2012-2-21 10:02| 阅读次数: 34157| 发布者: angun

摘要: 学校的文化标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以职业学校的文化标识为载体,通过开展文化标识的评选活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基于江苏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学校的文化构建
    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职业学校文化可分为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等方面。然而,它们之间不是学校文化的简单分解,或孤立、静态的存在,而是犹如金字塔不同的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受历史、地域、水平以及专业特质的影响而深深打上职业教育自身的烙印。
    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职业学校文化中外显的部分。从教育思想变革的高度审视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重点要解决的是校园环境的教育性问题,即如何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一个具有育人功能的教育情境和生活世界,远远地超出生物学上的“生存、活着”的意义,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快乐,体现着人生的价值和尊严,让学生实现“有规则的自由”或“在框架中的浪漫”。当下,在校园的硬环境建设上,主要通过校内“造景”(人物塑像、画像、语录等),美化生活境遇、营造职业情景、彰显技术文化、弘扬尊重劳动的美德等,做到处处有景点、处处有经典、处处有品味、处处有哲理、处处有精神,实现“让所有的墙壁都会讲话”的教育效果,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育人环境文化。而学校环境文化的另一个境界,就是如何促使校园环境建设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从学校的环境文化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对学校、班级以及对自己当下生活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在校园的软环境建设上,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包括组织生活节、读书节、技能节、创新节等,开展校企联姻活动,学校与社区亲情活动,以及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接触、感受、体验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和鲜活人物,从中接受熏陶和洗礼。学校通过营造一个个与学生现在和未来职业生涯相关联的活动,让他们不断产生学习的新奇、冲动和期待。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能力的获得必须镶嵌在相关或“真实”的情境中,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力是活动、交往和情境的产品。只有在情境中或工作过程中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处理社会、技术和环境等复杂关系的能力。学校环境是学生学习的美好场所,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教育空间,学校文化建设最为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改造,引导和激发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处于一个学习和交往的体验之中。
    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实现育人功能的主要载体,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源头和核心。职业学校专业的内涵和特色最核心部分都会积淀和凝练在课程中。学校文化可能五颜六色,但其文化底色就是课程文化。课程文化的核心在于课程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价值何在?对学生的发展价值何在?而其背后的焦点在于什么样的知识对职业教育最有价值、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陶行知认为,“墨辩”中提出的亲知(亲身得来的、从“行”中得来的)、闻知(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的)、说知(推想出来的知识)这三种知识,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确立职业学校课程文化的关键是要寻求职业教育自身的知识系统,实现其帮助个体谋取职业和促使个体发展的“工具”,同时并能够给予学生一种“理智的欢乐——一种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后豁然开朗的情感体验”。人生的知识需求是多方面的,职业教育只能视其类型的划分和程度的区别,提供“最基本的知识需求”,这种需求不是以学科为标准的,而是以人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知识为标准的,是职业学校学生作为人的存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导向能力本位的基础。而课程文化的制度表现就是学习制度的柔性化,其设计的出发点是“用户选择”取向的,对学习者而言,有对课程的选择、对教师的选择、对时空的选择等;企业作为用户,主要是通过学校提供的教育产品——课程及其服务来体现“选择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