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行业资讯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在线大学:洪水猛兽还是“济世仙丹”

2013-6-5 09:50| 阅读次数: 6215| 发布者: 教研室

摘要:   2012年,这场发端于硅谷、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学习浪潮,如一场海啸席卷而来。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更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巨大震动,“洪水猛兽”抑或“济世仙丹”因之成为一种争 ...


  考验教育者智慧——


  把课堂搬到网上远远不够


  “我对这样的未来很兴奋,也很恐惧。”乔治亚理工大学校长乔治P.皮特森曾这样表示,“MOOC预示着教育领域有发生颠覆性变革的可能性,向那些每年收5万美元学费的大学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知识可以从互联网免费获得,你得提供什么才值这个钱?”而面对汹涌袭来的教育变革浪潮,美国《时代周刊》也在去年10月展开了题为《大学已死,大学永存》的深度报道。


  考验,摆在了每一位教育者面前。融合,则成为他们切身实践后得出的结论。


  从自己的课程入手,陆昉早在半年前就进行了“混合式的教学变革”——将MOOC和传统课堂教育两相结合,“我从半导体物理课中拿出一个章节,内容通过视频讲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课下自己去看。然后在课上分小组、分班交流,学生的感觉非常不错,一个是对问题掌握得更深了;第二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好的锻炼,因为每个学生不仅要把问题看明白,还要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又是他的思维锻炼和学习的过程;第三是团队协作功能,每一个人是随机上台的,他的成绩就代表整个小组的成绩。尽管这要花更多的时间,但收获也是显而易见的。”


  千里之外的清华园里,基于同样的敏锐嗅觉,刚刚回国三个月的年轻学者徐葳,因为“巧合”从美国伯克利大学带回了一门名为“云计算与软件工程”的在线课程,这成为在线教育在清华的第一块“试验田”,“课堂与在线混合式的教学,可以实现更加深度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有好的网络版本的基础课程可以重新设计,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进度和方式随时随地学习。”


  两种教育方式转换间的收益也开始显现。于歆杰在自己教授的电机基础课程上进行了对比:使用课堂与在线混合式教学班级的期中考试平均分比其他平行班高出10分。而edX内容开发副主席霍华德·劳瑞带来的消息则更让人振奋,“一位来自印度的高中男孩因为在edX电路与电子学课程中的考试得分在前3%之列,被MIT录取。”


  “一定要特别小心!原来我们说PPT引入绝不是书本搬家,现在MOOC引入也绝不是课堂搬家。”欣喜之余,于歆杰发出这样的告诫——而在现实中,其实早有例证:此前一门乔治亚理工大学的“计划和实施”课程因许多学生投诉“课程干巴、混乱”而被迫停课。“我们在推广的过程当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不是简单地把一门课放到线上,也不是简单组织一下就可以了。”陆昉也认为。


  “也许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比如教师的原动力缺乏、社交网论坛参与程度低、学习效果缺乏权威性检验、是否引进商业模式等,在中国可能将会变得更严重。”论坛上,尽管对这一教育变革寄予厚望,但讨论者们依然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而答案,也许可以从比尔·盖茨对这一新生事物的乐观态度中寻找一二,那就是,尽管有疑问,“但是这种努力仍然很有必要。因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很高,人们持续学习的需求也很强烈,同时,教育质量也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高度。我认为,10年之后,我们会真正理解如何利用它们,并且让全世界拥有更好的教育系统。”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