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的民主法治信念,坚实的电子政务理论基础,熟练的计算机和政府事务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系统地掌握电子政务理论、国家法 律和党的相关政策,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社会团体等从事公务员工作、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系统学习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政务思维和实务的基本训练,培养良好的政府工作职业道德素养,能运用电子政务理论去分析问题、管理事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获得如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我国的民主政治法制建设及相关的方针、政策,了解电子政务的理论前沿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3.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培养较高的电子政务实践能力,能较快适应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管理和社会团体的政务和法律工作;
4.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从事教师职业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6.具有一门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熟练计算机操作。
三、学制与学位
1.学制:四年
2.学位:法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见“教学计划进程表”;
2.本专业核心课程十三门:政治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政策分析、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当代中国政府、行政组织学、行政法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五、实践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能使学生接触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电子政务实践能力。本教学计划要求加强实践 教学,主要专业课程都要穿插一些讨论课,在课堂参与中培养能力。同时,对大型实践环节,如模拟行政实务、政务咨询、模拟听证会、学年论文、毕业实习等安排 必须精心组织、讲究效率,落到实处。
1.入学教育:0.5周 第一学期;
2.军事训练:1.5周 第一学期;
3.社会实践:2周,第五、六学期,分散;
4.政务实践:1周,第三、四学期,分散;
5.学年论文:不占教学时间,第六学期,分散;
6.毕业实践: 8周,第七学期;
7.毕业论文:6周,第八学期;
8.“两课”实践教学课按学校统一安排执行。
六、专业课程设置学分制,学分配置
(一)电子政务专业试行学分制,总学时2756,总学分160。
(二)学分要求与分配
1.本专业学生毕业至少应修满160学分,其课程模块构成及学分分配如下:
(1)公共基础课47学分,包括政治理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等。
(2)学科基础课17学分,包括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普通逻辑、社会心理学等。
(3)专业必修课49学分。包括电子政务专业十三门核心课程。
(4)专业限选课21学分,包括宪法学、大学英语、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政府绩效评估、决策学等。
(5)专业任选课12学分,由学生依系里开课计划自主选择,至少要选修8门。
(6)实践教学共14学分,主要有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
七、本教学计划进程表所没有涵括的有关电子政务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聘请校外专家或本系教师以学术讲座等形式补充。
八、电子政务专业在推行和完善学分制的过程中,有关具体操作问题,由本系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研究决定,报学院、学校批准执行。
九、本专业实行双专业制,修完四年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及格,没有补考科目,可申请修读双专业(法学专业)。修读时间为两个学期,修读内容为法学专业 核心课程十门,修读学分为44学分,取得修读的全部学分后,报省教育厅批准,毕业时取得两个专业(电子政务、法学专业)的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