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曾叱咤世界政坛。在1977 年退出政坛后,依靠他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成立了美国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又成为一名杰出的商海弄潮儿。 基辛格挂冠之后,很快被美国著名的企业大通银行和纽约的戈德华·萨志斯公司聘为高级咨询顾问。然而他很快发现顾问角色不能彻底一展他的风采,随即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他知道自己的名声这一巨大无形资产的价值。 他虽然不再是那种在马拉松式的谈判中,或则压服,或则诱使各国总统和总理,这儿让出一寸,那儿后退一步的明星人物,然而,在大多数美国人眼里,基辛格是个颇有办法的人。基辛格懂得自己名声的价值。 基辛格不仅是名外交家,而且也颇懂企业经营之道。公司要为其委托人提供对世界上任何一个他们可能想做生意的地区的重大战略看法,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的人物。基辛格深刻地认识到很多公司要获得这些重大战略看法并不容易,特别是那些出自既具有丰富的经验,又具有重大影响的知名人物之手的策略。于是基辛格出面网罗了一批名声显赫的人士为其董事,包括英国前外交大臣卡林顿、美国前总统福特、前国家安全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负责拉丁美洲事务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威廉·罗杰斯、银行家杰夫·坎宁安、瑞典汽车大王沃尔夫汽车公司总经理佩尔·于伦哈马尔等人,组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大阵容。 基辛格的这些董事们个个都不同凡响。基辛格为他们做了合适的安排。他在华盛顿和纽约分设两个办事处,由斯考克罗夫特和坎宁安分别负责这两家办事处的事务性工作。涉及不同地区的战略分析依靠于不同的专家,“如果我们公司遇到一个印度或非洲问题,或者欧洲共同体内的一项计划,我们肯定请卡林顿谈谈看法,甚至请他出来,进行一番实地考察。我每隔两三个星期给卡林顿打一次电话,借此验证我的想法。在其他一些地区,如中东等地,因为我们都曾深深地卷进去过,所以我们就集中两个人的经验来分析这一地区。对非洲也是如此。我们分享所有的知识。”基辛格曾这样对记者解释过他们的分工。 基辛格给他的咨询公司定了些必要的经营规则。他说:“我们不谋求名声,我们谁都不谋求成为百万富翁。我们都在一丝不苟地试着尽我们的能力做些事。我们给委托人作些指点,告诉他们在国外办事时会遇到的情况。”公司保持低调子,不求规模的扩大,他强调说:“公司按我所想的办法、我所想的范围活动。我不想用我们是否有500 个委托人来衡量我们成功与否。实际上,我们在任何时侯都把委托人限制在20 名之内。”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公司不代表委托人同政府打交道,尽管那样可以利市百倍。基辛格虽然退出政界多年,但他精通国际外交事务中的各种谋略,又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虽然下野,声望犹存。美国国内外的政界、商界、财界都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不仅仍然活跃在华盛顿最高层圈中,成为总统的座上宾,而且在进行顾问事务和著书立说之余,还不惮风尘,执行一些秘而不宣的使命,穿梭出访欧洲、中东、南美、日本和中国,会见政治、经济等各界要人,包括世界各国领导人。为公司的长期利益和自身名誉着想,基辛格毫不客气地将准备利用他拉关系、通关节的客户拒之门外。他说:“例如,对一个想在埃及经营事业的公司委托者,我会告诉他们可能有的风险并就他们该如何经营事业提出看法。我不会去找穆巴拉克为他们寻求支持。”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一开业,仰慕基辛格及其同伴之名者就纷至沓来。在这里,基辛格提供给他们战略上的指点,这是别的任何咨询公司无法提供的。一位观察家评论基辛格的公司时说:“正是判断,也只是判断本身,才是他们出售的东西。这些在宏观水平上根据毕生经验集体作出的判断,对于大公司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想一下1982 年墨西哥比索贬值吧。难以置信的是,美国一大批公司竟不知道,但是,我敢用金钱同你打赌,基辛格就知道。”基辛格联合公司拒绝透露他们的委托人的姓名,但人们还是利用各种途径得知,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已经同在世界各地有油田、炼油厂、石油钻井和天然气管道的庞大的福特公司签订合同,向后者提供咨询服务。例如世界著名的大通曼哈顿银行也是它的客户;据传,摩洛哥政府也是公司的一位顾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