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随着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国际物流业也有较快增长。在国际贸易中物流业务涉及到生产物资管理、运输领域,以及配送调拨流通和消费服务等方面。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高物流成本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其中,运输费用3.36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5.3%;保管费用2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8%;管理费用0.72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1.9%。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库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而水果、蔬菜、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70%。而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在8%左右。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和实现桥梁,我们必须将国际物流运营成本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
1 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结构
从概念上分析,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包括:货物的实际流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成本费用;完成的物流信息传递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发生的信息处理费用、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对流通和信息处理环节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发生的有关费用。这样,也就可将物流成本进行简单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
1.1 库存成本
主要是为了库存、保管货物而发生的成本,除了包括通常意义的仓储(主要包括有配送调拨费、运输装卸费、仓储保管费、倒短费等)、货物损毁、力资、保险和税收成本,还包括有库存物资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即库存积压物资占用了的资金利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资金成本列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成本与传统物流成本最大区别之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将降低物流成本与加快资金周转率这两个方面进行基本统一。此外,物流成本应考虑由于物资积压所造成的物资贬值、报废和其他费用,例如,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电脑、消费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类商品。
1.2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公路和其他运输方式产生的运输成本费用和货主费用。公路运输成本主要是指汽车运输方式的成本,其他运输费用则包括铁路运输、海运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费用。
货主费用包括在物流涉及的运输部门协调处理和装卸费。
1.3 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物流公司和企业物流业务管理部门在从事国际物流时发生的管理性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明确区分管理成本和运输、库存成本。
2 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2.1 物流成本影响对贸易国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中,从国际市场选择产品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选择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也就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另一方面,进口国考虑到地理位置因素,因为它涉及到商品运费和仓储费计算。在贸易方面规定的情况下,货运和库存方面承担方可以自动确定,而买方和卖方要对交易的利润进行全面的衡量。在原来只考虑价格的比较优势之外,需要在价格方面增添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考虑。只有将价格、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比较优势的修订。
2.2 物流成本影响贸易量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构成中,有一个关键部分是库存费用。因此,进口商品的公司将选择最优的商品进口的数量,即使货物在运输和库存运费最低情况下,企业的库存物资能够满足销售需要和库存成本。对于贸易量的选择,可以采用在财务管理实务中经济订购量的基本模式,以确定最佳的订单数量,即已知企业某种类库存商品在整个一年中的总需求情况下,减少订货量一定会增加订货批次。这样,可以使库存商品的库存成本随平均库存量降低而降低,还可使同批次有序增加订货成本。
2.3 物流成本影响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
贸易术语,用来描述商品价格、贸易双方确定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交易地点、交易处理手续,成本负担和风险划分责任等概念,按照惯例通常采用英文缩写的表达方式。由于贸易术语与交易价格直接相关,因此,也被称为价格术语。国际贸易术语对于运输费用、库存费用、装卸费用和其他费用都有相应的规定。因此,买家和卖家除关注商品价格,也将特别留意随之产生的相关的物流费用和对应的责任。在国际贸易中,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费用是物流成本在贸易方面的核心组成部分,费用承担方应尽可能降低这些成本费用,从而提高投资回报。
3 物流成本控制政策建议
3.1 物流主要成本控制
(1)库存成本控制。由于库存成本与库存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控制库存成本的中心环节是选择一个适当的物资库存数额。这是适当的数额,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满足市场一段时间的需求量,二是不会导致产生过多的库存成本。对此,企业可以借助财务管理的经济订购批量基本模式,以确定最佳的订单数量合理的库存成本。
(2)运输成本控制。运输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国际贸易双方运输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对货物运输数量实现最大化的追求,或在所运输商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实现运输距离的最小化。
企业只有遵循这一运输成本控制准则,才能实现物流的最大利润。
3.2 对出口企业进行物流知识宣传,促进国际贸易中的物流合作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许多出口企业以节省成本为由,开始将物流业务从外包的形式转为自营物流。事实上,自营物流不但增加了物流的间接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流服务的质量以及物流效率。
在我国实施物流振兴规划之际,国际贸易企业应逐步提升相关物流外包的商业意识,对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应该更加关注,而将物流交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只有建立起物流外包的理念,才能给企业带来更理想的物流服务,同时也给物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改善企业的质量服务体系。因此,必须鼓励国际贸易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从而释放物流需求,提高物流体系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现代物流和外贸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3.3 建立并完善保税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
在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下,中国与世界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将主要依靠港口进行物流活动,港口则是维系中国与世界物流贸易关系的重要载体。培育港口物流产业为重点,使之越来越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是当前物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在制定国际贸易的发展蓝图时,应加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国际海运集装箱、具备多用途的国际货运物流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港口物流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由于港口提供的各项物流功能发挥和保税园区的建设、海关工作效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建立并完善保税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同时列于海关的监管之下。
3.4建立区域性物流体系
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加强国际区域间合作,促进建立区域性物流体系,积极促进跨国际、跨区域的物流业务的发展。例如:西南地区与东盟物流合作在各国的多方努力下正在逐步成型,而在我国渤海地区的物流合作已经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环渤海经济圈向北靠近东北重工业中心、可幅射至日本和韩国,向南是广阔的华北市场,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版图上的战略要地。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建立围绕经济发展核心地区物流合作机制。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从世界各地企业都有可能参加全球贸易进程中的国际分工,而且这个队伍还将继续增长。着眼一个国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能否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全球物流服务网络的能力与效率。无疑大部分国家物流业是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都是国际物流服务网络中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个国家高效率的国际物流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与全球物流网络对接。只有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才能使内部和外部需求影响一个国家扩大进出口贸易。
下载需要: 9 积分
附件: 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分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