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研室 返回首页

yangyongze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aoyanshi.com/space-uid-28216.html [收藏] [分享] [RSS]

日志

中小企业物流与成本研究

已有 1748 次阅读 2011-8-29 06:43 |个人分类:物流管理|系统分类:现代物流论文 | 物流成本, 现代物流业, 流程再造, 供应链, 竞争力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日益要求中小企业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发展物流。中小企业一向是市场的灵活的反应者,几乎在大企业实施物流战略的同时,也对物流的战略积极的反应,也同样采用物流战略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发展对物流成本受控的要求十分急迫。物流成本受控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成本现状。而有效把握物流成本现状的基础保障是构建系统的组织。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组织流程再造、机构整合,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使企业物流真正的系统化。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人们对物流成本日益关注。企业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也把优化物流成本管理作为首要任务。但是,我们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鉴于此,本文拟围绕物流成本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对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第1章 绪论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同时,每一条供应链都有一个核心企业,如何打造一条优秀的供应链,是每一个供应链核心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是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之中的活动 ,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战略决策资源 。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虽然引入我国20余年但发展存在很多不足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 中小企业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有利于降低物流总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物流是业界公认的“第三利润源”,随着“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开发的殆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各个企业试图挖掘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所隐藏的物流成本。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我国如果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长了1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为配合企业生产而完成的物流活动占用、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指商品占压流动资金所花的利息)、储存(含入库、在库保管、出库作业)成本、装卸成本、商品加工成本、物流信息处理成本、商品残损成本、顾客退货的处理成本,以及物资回收、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全部物流费用。

  企业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应该把优化物流成本管理作为首要任务。但是,我们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不足。鉴于此,本文拟围绕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物流不合理现象加以认识和分析,并且借鉴发达国家的物流经验,总结出对物流改革的初步思想,希望能够对中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第2章中小企业物流现状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流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而企业物流服务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很多大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战略的重要性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1.1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地位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2.1.2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的技术更新。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

  2.1.3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慢慢显现出来,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教授说过,政府的作用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很大的影响力。在加入WTO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对的问题显性被体现为由于政策倾斜所引起,加入WTO之后,由于中小企业在国际上的作用被体现以及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对GDP的支撑作用及国内行业对外资的开放程度,政府政策影响最多只会体现在对宏观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控上,所以在加入WTO之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应该更多的被体现为自身素质问题以及从全球角度来看生存、发展的参予竞争的问题。

  2.2 中小企业物流配送情况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2.3中小企业物流存在的弊端

  2.3.1 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没有切实掌握物流成本,尤其是没有切实掌握公司内部的物流费用 

  (2)在企业内部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对于物流成本是什 么也十分模糊 ,弄不清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 ,物流成本与促销费用 的关 系。

  (3)企业内部计算物流成本的标准时常改变,每一年度都变动的企业较 多。
 
  (4)物流成本中,混有物流部门根本无法控制的成本。

  (5)企业不同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也不同。 

  2.3.2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也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不明确。

  (2)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还没有达到利用物流成本的阶段 。 
 
  (3)物流负责部门花费很大精力计算物流成本 ,但也只是计算一下物流成本多少而 已 。
 
  (4)物流成本管理,还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 
 
  2.3.3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1)计算物流成本的 目的 ,只是为减低成本 ,高层领导的注意力基本在这里 .

  (2)物流部门向高层管理人 员报告的物流成本 ,只不过是”冰山一 角”,而没有向他们以及生产 、销售部 门提供有关物流成本 的确切 的有价值 的资料 。 

  (3)各个企业计算物流成本的范围本不相同 ,可是有的企业却偏偏要对比 ,并且时喜时忧。 

  (4)把降低 物流成本 的工作完全委之 他人 (物流专业人员或销售、生产部门)。 

  (5)降低物流成本 的问题只是靠物流 部门去解决 而没有与生产和销售部门共 同研 究解决 。 

  (6)没有注意到机构 之间的壁垒已成为降低成本的阻碍有的即使注意到 了.也没有认真解决。 

  (7)没有建立起多批次 、大量物流系统 .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 
 
  (8)没有正规的负责物流会计的专门人员和机构 。
 
  2.4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传统和历史多方面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2.4.1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我国相当多中小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再加上自身资源的限制,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地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2.4.2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

  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2.4.3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2.4.4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

  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也直接影响了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2.4.5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第3章中小企业物流问题产生的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重生产,轻流通,重技术,轻管理,对物流的认识淡薄,企业从上到下缺乏必要的物流意识,对物流理念的认识普遍相对滞后,各级管理人员对现代物流在新经济时代对于生产经营的巨大支撑作用和“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在能力缺乏应有的认识。

  3.1.1对供应商管理不够

  供应商数量多,质量标准不一,价格混乱。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绝大多数来自对外采购和对外协作,物料种类和规格型号多,企业供应商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其中部分供应商是单一的加工性企业,自身没有产品研发能力和质量保障能力,产品的质量较差,增加了需求方的质量控制成本,甚至影响需求方的生产进度。大部分企业没有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供需关系没有固定,由于采购批次多,物流种类多,单一品种物料采购量较小,讨价还价的能力较弱,很难取得优惠采购价格。 

  3.1.2仓储条件较差

  企业的生产场地较小,工厂局部及总体规划布局中的物流的格局混乱,缺少集中的仓储中心仓库,给集中仓储和配送带来困难,为了保证对生产过程的连续供应,在每个车间都建立了材料及半成品暂时储存仓库,存多了会加大库存数量,延长库存时间,存少了又会耽误生产,生产与库存的协调比较麻烦。仓库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低,仓库货位的利用率不高,物流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棗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没有完全做到,增加了仓储费用。

  3.1.3尚未采用统一企业资源计划——RP系统 

  企业各个部门均采用计算机管理,许多企业尚未采用统一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不紧密。库存控制尚未达到最佳状态,物资收发与结算不同步,帐物不符,库存数据失真,物资储备与生产需求不一至,产生大量的呆滞物资,供方时间长,检验时间长,库存数量加大,时间延长,库存费用居高不下。企业销售的商品个性化较强,销售订单数量多,商品的批量小,物料采购计划多,采购批量少,次数多,较难取得批量购货的优惠价格和不能实现准时采购。
 
  3.1.4物流管理的基础薄弱 

  物流专业功能及管理不完善,企业物流与供应商的物流衔接不紧密,没有开展联合库存管理,供需双方库存信息不能共享。采购信息,供方信息,供货质量信息,供应的生产波动,物资消耗及供应规律,库存中各物资的历史分布等物流基础信息,很少给予认真整理和分析。 

  3.1.5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物流成本不清 

  物流系统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总成本不清,各种物资,人员,设备设施和时间效率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没有采用先进的物流比较成本,企业内部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的衔接与协调不合理,致使整个物流系统效率低下。

  第4章发达国家物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4.1日本中小企业物流的特点

  一、    日本物流业的特点

  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150万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物流在日本的广泛由此可见。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其主要特点是:

  1.运输系统现代化。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1958-1968年10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27.8%,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公路货运量由1960年的14.9% 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仓储系统现代化。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这些仓库的建设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装标准化。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才能够条码识别物。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5.信息处理现代化。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总控室设有总机,与各工厂、商店、批发商社、用户以及物流中心的各个分机系统都连成了网络,形成自动处理与传输的信息系统。

  二、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经验
 
  1.重视物流业的学习和研究。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是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50年代中期的日本,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在考察美国工厂的运输情况,如搬运设备、搬运方法、库存物资的堆垛方式与厂内运输有关的工厂总体布局和搬运技术的状况之后,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在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和物流需求的推动下,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之他们非常重视物流的研究与组织管理,从而在进入70年代后,日本在物流技术和管理的探索上,开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日本物流业除了积极向他人学习借鉴之外,还非常重视自身的科学研究。他们成立了物流研究所、物流学会等机构,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物流工作者,对共同关心的物流问题进行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研究。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他们召开全国乃至国际会议,即积极提高物流业的战略地位,又提高物流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日本重视物流科学研究还体现在肯花大力气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上。除了在有关的大专院校设有物流课程,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外,还有群众学术团体为社会培养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日本物流管理学会和日本物资流通协会,分别举办定期的物流大型讲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物流管理人才。

  重视物流业信息化。为提高物流效率,适应流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据1988年的日本政府颁布的《运输白皮书》报告,80%的运输业者已经各种程度利用了计算机,特别是路线卡车的使用率达到了91%,航空运输业达到了91%,外航海运业为85%,仓库业77%,路线卡车货运业的联网率达到了63%,以其他公司的联网率带到了50%,仓库业的联网率也超过了50%。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随着世界性的信息化浪潮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流通业务将准时生产制引入商品流通中,生产者和销售者采用准时制生产、准时流通的运营方式,加快了物流业信息化的步伐。通过信息化,物流企业在出入货统计与验证、库存管理联网、配送信息管理、载货明细表编制、货物追踪情报、运输车辆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效率化。

  4.2日本物流业对我国的启示

  1.转变观念,学习国际惯例,积极借鉴他国物流发展经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学习国外经验,积极从创造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角度,调整不适应物流发展的行业、地区、部门政策,为物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积极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并赋予规划应有的法律地位,使物流业的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同时,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国际规则,从观念上理解并适应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化竞争后对物流业的影响。物流从业人员也应加强学习,熟悉国际惯例和新兴物流技术,跟上国外先进水平,促进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2.整合传统物流企业,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逐步推进现有物流服务资源的整合,比如在“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应当在开始时就贯彻整合的原则,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再比如现行的6个物流系统包括海运物流系统、物资储运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口岸城市物流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和外资物流系统等,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以至跨国的物流服务的整合,也是我的必由之路。

  3.物流产业要信息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信息化是现代化物流的灵魂,通过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特别是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专用设备和技术,是各物流企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节约服务成本的一个主要手段。而在我国,这方面差距较大,计算机普及也仅是近几年才开始,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以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

  4.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日通”是日本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业绩在同行中排名第一,居世界第五位,其主要原因是“日通”公司的员工队伍业务技术都很精通,敬业精神很强,而我们在这方面远不如人,员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领导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尤其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让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提高素质,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

  第五章  如何控制中小企业物流成本

  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反映在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和获得客户持续满意的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把握程度和反应速度上,通过对市场先机的把握去创造更大的需求市场.这就是积极的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最终表现是价格,价格竞争的本钱是成本,成本下降的空间取决于物流成本物流降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这个利润源如何凸现。要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首先必须了解物流的实际情况,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有了基础数据,就有了比较基础,就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有了比较基础,才可能制定目标,建立新的物流系统。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合理化改进、物流运作、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分别由若干部门完成,物流系统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础数据很难进行完整有效的统计。这个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2. 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3. 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由于难于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物流的利润源就掩藏在“冰山”之下,使得企业无法明确目标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企业发展对物流成本受控的要求十分急迫。物流成本受控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成本现状。而有效把握物流成本现状的基础保障是构建系统的组织。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组织流程再造、机构整合,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使企业物流真正的系统化

  5.1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5.1.1树立T c M 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TCM I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企业全员参与突出综合利用系统观点、现代管理技术和目标管理策略 ,对物流成本进行整体管理 。为此,企业应加大 TC M f宣传力度全员强化物流成本意识,积极参与成本管理 ,营建 TC M 实施的良好氛圉。同时,物流成本管理涉及权力和利益的重 新分配。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领导 ,确立其应有地位 ,组建权威的管理机构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 ,全面负责和协调物流管理工作 。 

  5.1.2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强化物流成本意识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推行市场 经济体制下的年薪制”对贡献突出的员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同时  加大物流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 ,使人们尽快认识并接受现代物流 。为鼓励境内外物流人才进入企业 ,政府可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和住房等方面予以一定政策倾斜。 

  5.1.3 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实行物流费用单独核算

  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分类,将其分成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和 日常费用等三大项 。实施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 将有关费用分解到消一定资源的活动而不是某个部门以正确评价物流绩效 .
 
  5.1.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 

  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 当的物流运作方式,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优化物流系统不仅物流管理部门要成为主导者 ,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管理部门在企业的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从物流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优化物流系统首先从改善物流作业 效率入手 ,将企业 的物流活动与生产和销售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 、销售和物流一体化 ,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 的一体化 。

  5.1.5提高物资周转率 

  严格控制存储费用提高物资周转率 ,加快物流速度,既可以减少资金占用 .缩短物流周期 ,又能降低存储费用 ,从而控制物流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 、配送物流 、销售物流等措施 ,提高物流速度 ,缩短物流周期增加资金的利用率。确定优库存量的关键在 于 ,既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又满足库存控制的要求 ,使库存费用与采购费用之和最小化 ,对于使用或销售比较稳定的物 资,可采用定量订货控制法,而对于使用或销售量不稳定的物资,可按照定期订货控制法进行经济批量订货。 

  5.1.6构筑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企业应设法降低物料采购的各项费用,强化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 ,积极采用JST采购、供应链采购和网上采购 、外包采购等现代采购技术按照物项采购价值实旋 A BC技术分类管理 ,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  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有机地结合起来。物资采购应通过合理的价值分析(物资价值 = 功能 /成本),选 择质优价廉的物资 ,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调查 、评审、遴选体系建立和完善索赔制度。
 
  5.1.7  正确处理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的“效益背反效应 ”

  5.1.8  企业应转变 以规模效应获取经济效益的思路,探寻降低物流成本 的新途径建立满足需求多样化的新型制造模式--- 大量订制化生产 ,树立客户至上的物流理念通过构建信息网络、利润共享等方式 ,与关键客户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加快市场反应速度使其服务能力与客户需求相匹配 ,确保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的最佳结合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1.8完善营销绩效评价体系 

  控制退货现象的发生企业应及时掌握零售商或批发商的经营状况追踪最终客户需求和流通在库动向不断调整产品的产量和品种 ,建立和完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 。此外 ,企业必须改变片面追求销售额的目标战略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的科学营销绩效评价体系。营销业绩考核不能以每月的销售额作为主要指标而应结合中间商在库情况和年度销售额作为考评标准 ,避免推进式销售而引起的流通在库增加的负效应 ,并在制度上明确退货的责任 ,从根本上控制退货现象的发生。

  5.1.9系统分析综合控制 

  实现供应链一体化企业应按照现代物流的系统理念从总成本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物流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整合各项物流业务 ,追求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化。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从战略的高度对自营物流进行综合评估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 ,选择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TPL) 等新型物流模式。通过实施 TPL战略企业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机构 ,利用 TPL 的专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增值服务 ,有效地节约物流成本 ,提高资金周转率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新型物流供应链管理体制下不断得到发展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用户整个 过程的整合优化协调企业与供货商 、运输商 、客户之问的关系实现信息共享 、技术扩散 ,资源优化配置,以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制造和产品分销 。

  5.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5.2.1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5.2.2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5.2.3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5.2.4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5.2.5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5.2.6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六章 未来企业物流趋势与展望

  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企业物流的主导方式。从欧美看,生产加工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仓库,而由另外的配送中心为自己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1998年美国某机构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包括部分委托)。同时研究表明,美国33%和欧洲24%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益广泛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与电子商务日益融合。上世纪70年代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曾简化了物流过程中繁琐、耗时的订单处理过程,使得供需双方的物流信息得以即时沟通,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精确衔接,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而互联网的出现则促使物流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满足了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管理的信息求,保证了物流网络各点和总部之间以及各网点之间信息的充分共享。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6.1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大大节约了社会总交易成本。 

  尽管物流管理同样具有一般企业管理的共性,它也有其独特的个性。物流管理的大部分内容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因此,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盲区和难点,运作不好,将导致企业物流效率乃至整个企业运作效率的低下。 
  电子商务则恰好为物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中的联系,使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为产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6.1.2电子商务极大地方便了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包括EDI、条形码POS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交换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手工工作带来的失误,降低了运营费用。图2是一个典型的EDI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系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很容易得到富有价值的商业资讯和情报,比如客户的定购数量、购买习惯、商品的需求变化特征,等等,这些资料对企业制定营运管理政策、商品开发和销售具有重要的价值。 

  6.2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 Database 、电子定货系统 EOS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快速反应 QR 及有效的客户反映 ECR 、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技术与观念在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6.3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它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6.4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的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 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 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6.5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好在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6.6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 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特点。 

  6.7电子商务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即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其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6.8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

  6.9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目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优质和系统的服务使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或称策略联盟),一方面有助于货主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则使物流企业有稳定的资源,对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6.10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在大型的配送公司里,一般都建立了ECR 和JIT 系统。有了它,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避免了盲目生产。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一般每年达20 次左右,若利用客户信息反馈这种有效手段,可增加到24 次。通过JIT 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
 
  6.11 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20世纪90 年代初,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的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如前面提及的台湾电脑业。 

  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化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集中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例如,在配送中心里,对进口商品的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从商品进口到送交消费者手中的服务实现一条龙。

  第七章 总结

  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很多大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战略的重要性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重视自身物流系统的建设,将物流系统的建设上升到战略角度!

  我国的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物流不仅要解决仓储运输和商品配送这些物流的基本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把物流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上去考虑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物流活动的有机结合,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形成物流的一体化,从而有效地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一定要做好战略制定,必须突破地域、行业的局限性,以全国甚至全球为着眼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在具体战略的选择上,首先应该以本地域为主要拓展市场,获得本地竞争优势,再辐射全国,并放眼全球。重视物流系统的全面改造 中小企业在发展物流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物流重组长期实施计划、发展策略,从物流业务流程、组织机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去进行物流重组,逐步实现企业物流向供应链管理的"横向一体化",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运输等方面的成本,最终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同时,物流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基础,企业经营者在作物流决策时,应该把物流系统与营销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战略高度去权衡物流运营成本与市场拓展需要、物流顾客服务的特殊要求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流程再造、压缩成本、加强培训等投入产出的管理问题、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国际上把现代物流称为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销售链管理等等。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物流最佳的方式是以物流供应链思想为指导强化物流管理,积极运用有效策略,全新打造物流的运作与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必须重视物流系统的全面改造! 

  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开放的时代、创新的时代,竞争和较量将更加激烈,形势非常逼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物流取胜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发展物流惟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分享到:
   举报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部yangyongze的最新日志

热门日志导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