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研室 返回首页

dormouse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aoyanshi.com/space-uid-24983.html [收藏] [分享] [RSS]

日志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已有 36670 次阅读 2011-6-27 16:00 |个人分类:工商管理教学大纲|系统分类:工商管理大纲 | 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导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本章教学目的】
1
、定义管理的基本概念、内涵
2
、发解不同学者给出的不同的管理定义
3
、掌握管理工作的性质及管理的基本职能
4
、明确各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5
、了解管理的职能论、任务论、角色论的主要观点
6
、掌握八种不同职务类型的管理者
7
、明确管理人类的技能要求
8
、明确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物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是一门科学,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以指导人们人事管理的实践,但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确答案,要结合实际。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3
、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4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
、管理人员可按其所久的管理层次区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还可以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划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两大类。
6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大方面。

复习与练习
1
、什么是管理?怎样理解管理的含义?
2
、怎样理解全球化的管理与变革化的管理?
3
、为什么说管理既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4
、为什么说管理理论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5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其基本职能之间有何关系?不同组织层次在管理职能重点上存在哪
6
、怎样理解管理者的职能论、任务论、角色论?
7
、怎样理解八种不同职务类型的管理者?
8
、为什么外于同一组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所需能力结构是不同的?
9
、为什么外于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更多地需要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而外于最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则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概念技能。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沿革

【本章教学目的】
1
、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的演程
2
、理解与掌握主流的管理理论及其产生的背景
3
、渐渐形成与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的架构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研究管理的历史,可以帮助你理解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还可以帮助你了解当今的管理概念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2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集中于三个领域:一是出于治国需要而建立的,传统但完整的社会分工、典章制度和伦理规范体系;二是与人伯自身修养密不可分的用人思想;三是对管理哲学的思考。
3
、泰罗的科学管理体现在二个方面:作业管理与组织管理,在作业管理上,泰罗提出了制定科学的操作方法、科学地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并循序渐进地培训第一流的工人,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4
、法约尔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职能及十四条管理原则。
5
、梅奥主持霍桑试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论点为:员工是社会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及新的领导方式在于提高员工满意度。
6
、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观点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7
、孔茨提出当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丛林,包括管理过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验学派、管理者工作学派、权变学派。

复习与练习
1
、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2
、怎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
3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泰罗是科学管理之你
4
、法约尔提出了哪些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
5
、古利克提出的管理七职能的内容?
6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论点有哪些?
7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有何现实意义?
8
、赫茨伯格认为哪些是激励因素,哪些是保健因素?
9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10
、简述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的主要内容。
11
、孔茨提出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哪些学派?

第三章 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1
、学习目的 1.了解当代主要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
2
.了解未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3
.理解与掌握当代经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其产生背景。

二、本章主要内容

1.研究当代管理理论的演进,可以帮助把握未来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趋势。
2
.进入20世纪70年代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是管理重点由基层向高层转移,由业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移,出现了战略热;二是在管理思想上强调系统观念和应变观念,被称为系统热权变热
3
80年代管理的新发展,是注重比较管理学和管理哲学,强调的重点是抓公司文化,批判唯理性主义恢复常理
4
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是以业务流程重组为重点的企业再造理论。
5
Z理论是威廉·大内提出来的,他提出了“Z型组织的观点,并给出了A型组织向Z型组织转化的13个步骤。
6
.迈克尔·波特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明确地提出了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业化战略三种通用战略。
7
.艾德佳·沙因在组织文化领域中,他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文化的同化过程提出了独创的见解。
8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
9
.迈克·哈默与詹姆斯·钱皮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说明了企业再造工程的作用及企业再造工程的主要程序。

三、 复习与练习

1.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90年代新发展的动因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的?
2
.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哪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它们分别有哪些内容?
3
A型与J型组织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如何实现A型向Z型组织的转化?
4
.简述组织文化的定义、细分及其是如何形成的。
5
.企业再造工程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6
.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第四章 管理环境

【本章教学目的】
1
、定义组织文化
2
、识别构成组织文化的十个特征
3
、区分组织文化的类型
4
、解释文化如何影响管理实践
5
、区别一般环境和具体
6
、对比确定和非确定性环境
7
、环境如何约束组织行为
8
、阐述社会责任的纯经济观和社会经济观
9
、公司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10
、区分几种不同的道德观
11
、影响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12
、为什么全球化是一种挡不住的趋势
13
、全球化具有哪两个层面
14
、定义跨文化管理
15
、跨文化管理的根源在哪里
16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跨文化管理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组织文化是指一种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组织的价值观念、价值准则、习惯作风、道德规范等。
2
、组织文化由10个特征组成:成中的一致性、团体的重要性、对人的关注、单位的一体化、控制、风险承受度、报酬标准、冲突的宽容度、手段结果的倾向性、系统的开放性。
3
、组织文化有四种类型:硬汉式组织文化、拼命干、尽情玩组织文化、攻坚文化、过程文化。
4
、一般地说,培养组织文化环节有:分析、诊断,条理化,自我设计,倡导、强化、实践、提高,适时发展。
5
、组织文化影响着管理实践,组织文化对组织如何执行战略思想以及战略规划的过程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6
、一般环境包括那些对组织有潜在影响,但其关系尚不明晰的力量,这些力量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具体环境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部分,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和公众压力集团。
7
、环境的不确定性取决于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稳定的简单的环境是相当确定的,而越是动荡和复杂的环境,其不确定性越大。
8
、社会责任的经济观认为企业除了赚取合理的利润外,还应为其它相关群体承担其应负的社会责任。经济观认为公司管理当局的任务就是设法以最有效的方法组合各项生产资源,使生产成本最低,同时将产品卖人愿意支付最高价格的顾客,以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9
、企业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承担相关责任,一是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二是把这个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三是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10
、道德是指某种决定和行为正确与否的价值判断。道德观的种类型为:显要义务理论、相称理论、社会公正理论、道德形式主义理论、功利观和道义观。在实践中,最经常用的是功利观和道义观。
11
、影响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因素主要有:传统导向和管理价值体系,特殊需要群体,紧张的生活气氛等。
12
、全球化具有两个不同层面:公司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13
、跨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的管理。
14
、跨文化管理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的跨国经营。
15
、中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表现在:第一,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新趋向;第二,中国企业到海外跨国经营要实行文化的管理;第三,中国国内各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也涉及到跨文化管理。


复习与练习
复习题
1、组织文化如何影响管理实践。
2、运用组织文化的十个特征对你所在的组织进行分析。
3、分别描述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及动态环境的有效文化。
4、为什么管理者要力图将环境的不确性减至最低程度。
5、一般环境可能对管理实践有什么影响?
6、为什么现今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引起人们的关注?
7、关于道德的向种观点,哪一种在生意人中最流行?为什么?
8、为什么全球化是一种挡不住的趋势?面对全球化,管理要发生哪些变革?
9、跨文化管理在跨国经营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计划

第五章 目标与目标管理

【本章教学目的】
1
、阐明目标的含义和性质
2
、区分目标的分类
3
、阐释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4
、描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5
、评述目标管理的优点和弱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目标是行动的预期终结目的地
2
、目标管理既构成一个从集体目标和使命到个人目标的层次体系,又构成一个紧密交织的网络,因为这些目标相互反映。
3
、管理人员通过分析可以制定出最为现实的目标以及目标的数量。但在任何情况下,管理人员都应了解每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4
、目标管理(MBO)已经广泛应用于评估业绩和激励员工方面。
5
、目标管理过程包括在组织最高层制定目标,明确那些负责实现目标的人员的具体作用,制定并修改下属人员的目标。可以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制定目标。目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6
、典型的MBO程序包括8个步骤:(1)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2)在经营单位和职能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3)单位管理者与其上司一道合作确具体目标;(4)在部分成员的合作下将具体目标落实到定人头上;(5)管理者与下属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并达成协议;(6)实施行动计划;(7)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向有关人员反馈结果;(8)通过基于绩效的奖励强化目标的成功实现。
7
、目标管理有许多优点,它可以使管理更佳,并常常迫使管理人员明确组织结构,鼓励员工投入到目标的实现上,并有助于有效控制的实施。
8
、目标管理的不足在于管理人员没有为下属人员目标的制定提出指导性的原则,下属缺乏对目标管理宗旨的了解。目标本身有时可能存在短期性或缺乏灵活性,人们在制定目标时,可能会过于强调量性目标的制定。

复习与练习
复习题
1
、什么是目标?
2
、如何划分组织目标层次?
3
、划分各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和完成时间序列的意义何在?
4
、描述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目标网络?
5
、目标的主要类型有哪引起?试加以区分。
6
、只确定定性目标有哪些好处?
7
、对建立企业的目标而言目标管理(MBO)的意义何在?
8
、哪些因素影响MBO的效果?

讨论题
1
、以你所熟悉或了解的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例,你认为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对其目标有清楚的了解?他们对目标了解程度的不同是否会对企业目标的完成产生影响?
2
、有些人对制定长期目标表示异议,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知道未来的长时期里人发生什么,这是一种可了的明智的态度吗?为什么?
3
、在对企业进行分析时,你是否同意利润最大化是压倒一切的目标?
4
、尽管在目前很多企业都已采用了目标管理计划,但为什么计划执行的结果却各有不同,。创造的业绩会存在相当甚至惊人的差距?
5
、你是否认为除企业之外,目标管理还可以被引入政府的机关,教学单位和社会团体中?
6
、你的五个最重要的个人目标是什么?它们是长期还是短期的?这些目标是否可以考核?

第六章 计划工作

【本章教学目的】
1
、了解管理计划是什么和管理计划为什么重要
2
、识别和分析各种类型的计划,并说明各类计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弄清楚程序性分析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特征和经济性分析的两种方法
4
、掌握计划工作的主要原则
5
、介绍几种广泛应有的现代计划技术与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计划是一个确定目标和评估实现目标最佳方式的过程。
2
、计划指明方向、减少因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少,以及投立标准以利于控制。
3
、计划工作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和效率性四个方面。
4
、计划的类型多种多样,可划分为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指导性计划与具体性计划等几大类。
5
、计划工作的步骤一般有:(1)描述宗旨;(2)评估状况;(3)确定目标;(4)确定前提条件;(5)制定计划方案;(6)评价备选方案;(7)挑选可行方案;(8)制定辅助计划;(9)编制预算。
6
、对计划的评价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程序性分析,另一种是经济性分析。
7
、计划工作的主要原则包括限定因素原则、许诺原则、投入原则、灵活性原则、导向变化原则等四项。
8
、在目前广泛应用的现代计划技术与方法中,滚动计划法、投适应症出法、预算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等为较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复习与练习
复习题
1
、阐述计划工作的性质。
2
、计划类型如何划分?
3
、指出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指导性计划与具体计划的区别和不同之处。
4
、描述计划编制步骤,并举例说明计划是重复的过程而非线性的过程。
5
、叙述评价成功的标准特征。
6
、灵活性原则有适用限度吗?灵活性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7
、说明导向变化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的不同。
8
、滚动式计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9
、对比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的差异。

讨论题
1
编制计划是展望未来,而控制是回顾过去。请说明你的看法。
2
、你认为本章所述的6种典型计划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和存在哪些重叠?你如何最恰当地综合这6类计划?
3
、你认为经济性分析的有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
、请列举你熟悉的计划决策人作为实例,说明投入原则在多大程度是上被运用到计划决策中。
5
、怎样理解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进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这积压话含义?

练习题
1
、提出一个你奖面临的编制计划问题,按照本章所介绍的编制计划来编制你自己的计划。
2
、选择你所了解的工厂,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对该厂生产某种产品的计划任务的进度作出安排。

第七章 决策

【本章教学目的】
1
、明确决策的含义及其在管理中的地位
2
、概述决策制定过程的步骤
3
、区分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
4
、识别不同层面临的不同决策问题
5
、区分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策情况
6
、描述德尔菲法和头脑暴法的整个过程
7
、掌握各种具体的定量决策方法(特别是决策树法)的原理
8
、运用各种决策方法管理决策活动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决策就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管理就是决策。随着科技目新月异的发展,决策除具备准确化和高速化的要求外,还表现出更多的时代特征。
2
、科学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决策制定过程可被划分为六个阶段。对于每一个决策目标来讲,几乎总是会有备选方案,通常还是多种选择,决策者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的因素来评估各项备选方案。在选择决策方案时,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和实验法都可使用。
3
、决策从不同的角度或划分不同的类型系列。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战略、战术决策与高层、中层、基层的对应关系。此外,还有个人决策与群团决策,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4
、当前,常用的决策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定笥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技术。定性决策方法主要利用决策者和专家们的经验、知识与能力作出判断;而定量决策技术借助现代科技技术的运用,使用权决策更加精确,更加科学化。
5
、定性决策方法主要包括四种方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及电子会议。
6
、定量决策技术针对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及不确定型决策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确定型决策的情况下,管理者能制定出精确的决定,因为他知道每一方案的结果。而这种确定性很少遇到。一种更实际的情况是风险,在此情况下,决策者可估计某一方案或结果发生的概率。如果不能人了确定性和合理的概率估计时,不确定性就产生了。这时,决策者的选择会受他的心理导向的影响。
7
、在实践中,要注重定性决策方法与定量决策技术的结合,为作出合理、及时的决策打下基础。

复习与练习
复习题
1
、什么是决策?决策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2
、在确立决策目标时,要注意哪些要求?
3
、如何理解决定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反馈过程
4
、为什么决策标准有最优与满意的区分?经常采用的具体决策标准有哪些?
5
、什么是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如何区分这两种决策?
6
、什么是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划分这些决策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7
、简述德尔菲法的概念和步骤。
8
、运用风暴式思考的原则是什么?它是如何激发人的创造力的?
9
、某企业为生产某种新产品而设计了基建方案,即建设大工厂和建设小工厂,建大工厂需投资300万元,建小厂需投资额160万元。估计在其使用期间,产品销路的概率为0.8,销路差的概率为0.2,两个文字的损益如下表6-6
6-6 方案的损益值 单位:万元
自然状态 概率值 备选方案
建大厂 建小厂
销路好 0.8 100 40
销路不好 0.2 -20 10
要求:运用树状决策进行决策分析,以求获得最大收益。
10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某无线电厂提出了扩大再产生的3种方案:对原厂进行扩建。对原厂进行技术改造。建设新厂。具体资料如下表6-7
6-7 扩大再生产方案的损益值 单位:万元
扩大生产方案 自然状态
销路好 销路一般 销路差
扩建原厂 15 13 -4
技术改造 8 7 4
建设新厂 17 12 -6
分别用大中取大法小中取大法最小后悔法进行决策,应该选择哪一种扩大再生产方案。

第八章 战略管理

【本章教学目的】
1
、说明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2
、说明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
3
、战略管理的必然性
4
、区分公司层、事业层和职能层的战略
5
、概述战略管理过程
6
、如何制定战略规划
7
、如何实施战略规划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当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风云变幻,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时,制定战略计划至关重要。
2
、战略计划是不同于长期计划的一种计划,它是在对变化的外部环境充分预测的基础上确定的。
3
8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管理转移到了以战略管理为中心的阶段,这是与80年代后企业所生存的客观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分不开的。
4
、战略管理由三个层次的战略,即:公司层、事业层、职能层战略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事业层战略落实公司层战略,职能层战备支持、配合事业层战略。
5
、战略管理过程由两个阶段的工作,即:战略规划阶段和战略实施阶段的工作且成。战略规划工作包括:(1)规定企业使命、(2)制定方针、(3)分析同低频环境、(4)确定战略目标、(5)设计战略方案、(6)战略方案的评价及决策。战略实施阶段的工作包括:(1)战略实施的准备、(2)战略实施的推进、(3)战略实施的评审、控制。
6
、外部设备环境分析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前提性的工作。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环境因素;一类是一般环境因素。直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竞争力量状况等。一般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就是识别和发现外部环境中的机构和威胁。
7
、内部条件分析的目的就是识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地位。它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分析、企业文化分析、资源条件分析等内容。
8
、在上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类型及战略方案,最后对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至此,战略规划工作即告完成。
9
、战略规划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的区作就是战略实施。战略实施主要包括下列工作:战略实施准备、战略实施推进、战略实施评价及控制等工作。

复习与练习
1
、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是什么?
2
、为什么说8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管理进入到以战略管理为中心的阶段?
3
、什么是公司层、事业层、职能层战略?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4
、概述战略管理过程。
5
、什么是企业使命?确定企业使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
、企业一般环境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7
、企业具体环境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8
、什么是波特模型?
9
、如何进行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10
、什么是战略目标?确定战略目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11
、战略对策包括哪些内容?
12
、如何实施企业战略?

组织

第九章 组织设计与动作

【本章教学目的】
1
、描述组织的一般性
2
、明确组织的分类
3
、明确进行组织设计的六大原则
4
、把握直线职权、参谋职权与职能职权的特点
5
、了解组织设计的相关因素
6
、描述一种简单的组织结构
7
、描述职能型结构的特点
8
、说明矩阵结构的优点
9
、描述分权型结构的特点
10
、确定使用附加型结构设计的好处
11
、解释近年来团队结构和虚拟结构流行的原因
12
、总结说明为什么管理为世间员愿意创立无边界组织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组织一般可以解释为由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着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统一体。
2
、根据不同的区分标准,可将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
3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突出表现在是否程序化上:是否程序设立,是滞程序体解散、是否程序化运作等等方面。只要正式组织(包括家庭)不能提供或不能在低成本前提下提供人们的全部效用,非正式组织就有其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不同和条件下可分别产生促进作用与促退作用。
4
、虚拟组织不同于实体组织,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的虚拟性、构成人员的虚拟性、办公场所的虚拟性、核心能力的虚拟性。
5
、劳动分工的好处体现在经济效率性方面,它使不同员工拥有的多样技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不断重复中,技能得到提高,时间浪费得到减少,培训变得更加容易且成本低。劳动分工的不利之处是,它会导致员工非经济性因素产生,即过度的劳动分工导致了厌倦、疲劳、压力、低生产率、劣质品、高旧调重弹工和高离职流动率。
6
、管理当局可以依据职能,产品、地域、生产过程或顾客进行部门化,现实中的绝大多数的大型组织同时使用这五种形式。
7
、管理幅度意味着一个管理者有多少个下属向他汇报工作,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越宽,管理费用就越低落,决策速度越快,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就越高。但是,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和投入以及员工之间的使用程度。
8
、因人设职和因职设人,一方面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另一方面更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职和人都能发挥其最大效能,提高组织绩效。从另一个角度讲,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贯注因职设人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还要求我们注意,要尽可能的让职位的设置有利于人的满足和发燕尾服,同时也要尽可能的让人的操作有利于职位的完善和组织的优化。
9
、简单结构是一种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高度集权化的扁平结构。它在小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10
、职能型结构是将相似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合起来。它通过具有共同技能的人在一起工作,取昨了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优势。
11
、矩阵型结构通过将职能部门的专家分配到一个或多个项目经理领导的项目中工作,综合了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的优点。因上它同时具有专业化和高度责任感两方面的优点。
12
、分部型结构是由若干自治的事业部单位组成,各事业部都对某种产品或服务负完全的责任。总部作为一个外部监管者,协调和控制各事业部的活动。
13
、附加型结构使整个组织在保持机械式结构稳定的同时,也获得了灵活的应变能力。
14
、团队结构可以打破组织中各职能部门的界限,通过快速组合、重组、解散等方式促进员工的合作,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增强组织的灵活性。
15
、虚拟结构允许管理当局借助社会商业职能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外包的方式来从事制造、营销、广告或其化关键业务的经营活动。虚拟结构大大精减组织规模,增强组织的灵活性。
16
、无边界组织力图打破组织内部的垂直和水平界限,消除组织与客房及供应商之间的障碍,模糊员工办公方式,建立一个无形的超越现实的理想组织。
17
、组织内部的结构可以解释和预测员工工作行为及态度,即组织设计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这是由于受个体的差异调节,员工对组织结构中的劳动分工、正规化和集权化的喜好程度不同。

复习和练习
复习题
1
、为什么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请结合身边的实际举例说明。
2
、为什么虚拟组织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
、为什么劳动分工不是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
4
、参谋取人员可否拥有直线职权,为什么?
5
、在其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控制跨度宽和控制跨度窄,哪一种更有效?为什么?
6
、管理当局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进行部门化?
7
、职能型结构和矩阵型结构的组织冲突是如何产生的?
8
、管理当局何时选用:(1)矩阵结构?(2)团队结构?(3)虚拟结构?
9
、什么是无边界组织?
10
、概述组织设计与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
1
、机械式组织曾经被证明为有效率的,为什么现在却难以适应时代呢?有机式组织能不能避免这样的命运?请加以讨论。
2
、组织的设计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你同决这种观点吗?请加以讨论。
3
、人文环境在组织设计中越来越显重要,是否是小题大做?请加以讨论。
4
、虚拟组织对中国国有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有何现实指导意义?请加以讨论。
5
、你认为在纯粹无边界组织中工作的人(如果这样的结构存在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行为和态度?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
1
、描述推动变革的力量
2
、了解组织变革者的根本任务
3
、总结抵制变革的个人原因和组织原因
4
、列举克服变革阻力的策略
5
、描述4种具体的组织变革方法
6
、描述6种具体的组织发展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当今的组织面临一个复杂多变的大环境:劳动力的多元化、技术更新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市场竞争剧烈、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它们是激发组织变革的强大力量。
2
、管理者作为组织变革的推动者,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的复杂性、正规化和集权化,或者进行组织结构再设计来变革结构;通过改革工作流程、方法和设备而变革组织文化。
3
、变革中个体的阻力源主要来自于人类的习惯方式、对安全的需要、对求知的恐惧感、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以及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4
、组织抵制变革的原因主要有维护稳定的结构惯性、子系统的有限变革毫无意义、群体规范的惯性制约、来自对专业知识的威胁、来自对已有权力威胁和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5
、降低变革阻力的六种策略是:教育和沟通、参与、促进和支持、谈判、操纵与合作以及强制。
6
、约翰·科特认为,要确保变革成功,必须遵循八个步骤:形成紧迫感、建立联合指导委员会、努力构思调查并制定相应战略,传播改变设想、授权各级员工采取行为、创造短期的收益、巩固成果和深化改革、使新方法在组织文化中制度化。
7
、克——金的组织变革模型提出,系统组织变革可分为三大部分:输入与战略相一致的内外部信息,对人员、目标、组织安排、社会因素和方法5大目标要素进行改革,输出变革的最终结果。
8
、勒温认为成功的组织变革应遵循3个步骤:解冻现状、移动到新状态、重新结冻变革。
9
、活动研究变革过程包括5个阶段:诊断、分析、反馈、行动和评价。
10
、组织发展是指组织为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在组织价值观之上的有计划变革的干预措施的总和,它有利于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幸福。
11
、敏感性训练是通过无结构的小组织相互作用来改变人们行为的一种方法。
12
、调查反馈是对组织成员的态度进行评估,确定其态度和认识中存在的差距,并使用反映小组中得到的调查信息帮助消除这些差距的一种方法。
13
、过程咨询是指依靠外部咨询者帮助管理者对其必须处理的过程事件形成认知、理解和行动的能力。
14
、团队建设是指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努力开发有效的自我管理的工作组。
15
、组际发展是指试图改变不同工作小组成员之间的态度、成见和观念。
16
、组织再造工程是指管理人员应该一切从头开始,对组织现在用来进行价值和运作的程序方法重新加以考虑和设计,丢弃那些落后于信息时代的东西。

复习与练习
复习题
1
我们同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解释。
2
、变革推动者能做什么?
3
抵制变革是不理智的反应,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解释。
4
、为什么谈判被认为是减少变阻力的一种必要策略?
5
、阐述约翰·科特的八步变革模型是怎样处理变革阻力?
6
、阐述勒温的3步变革模型是如何处理变革阻力?
7
、阐述活动研究过程。
8
、组织发展的形式有哪些?
9
、阐述组织应如何实施再造工程?

讨论题
1
北约组织的战略调整将会影响构国产业组织政策调整。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讨论。
2
今天的管理比二十年前的管理更容易,因为在这二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真正的改革。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讨论。
3
、是否所有的管理者都是变革推动者?请讨论。
4
、讨论组织变革中领导和管理的差别。

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

【本章教学目的】
1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2
、描述人力资源计划的模型
3
、区分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
4
、对比招聘中应聘者不同来源的优缺点
5
、描述不同人员选拔手段
6
、明确培训目的
7
、确定培训的各种方式
8
、阐述六种绩效评估办法
9
、了解工资的基本构成
10
、了解福利制度的作用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人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拔、培训与发展、业绩评估、制定工资和福利制度等一系列步骤向组织提供合适人选并取得高绩效水平和职工最大满足的过程。
2
、人力资源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对组织现今和未来对人力的资源的需求以及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给进行科学预测、综合平衡,以保证获得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人员一系列活动。
3
、职务分析是对某个特定工作岗位作出具体规范,以及为完成上经项工作所需要的行为。职务分析是招聘工作的前提,并最终形成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两份文件。
4
、人员招聘就是招收人员补充组织结构中的职位。如果所选人员不符合职务要求,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而增加额外费用,因此在这个阶段工作重点应核算在通过什么渠道吸引应聘者以及如何挑选人员。
5
、员工培训是他们获得新技能、积累经验,以及调整工作态度的重要途径。培训方法是根据培训的人数、专业以及组织情况而定,培训项目也应根据不同人员、不同岗位来定,一般可分为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两种,在每项培训活动结束后都应对其进行评价,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和赤表现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以形成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一般方法包括书面报告、关键事件法、分类评估法、排队法、目标管理、自我评估等。
7
、合理而具有吸引力工资和福利制度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工资形成有基本工资、将业绩与报酬挂钩等。福利制度包括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它们可以起到稳定员工队伍,减少跳槽率等作用。

复习讨论题
1
、你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在管理当中应处于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
2
、列举并评价人员配备工作的外部因素。
3
、请关注你周围的某一项工作,并为其设计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
4
、比较各种寻找新员工渠道的优缺点。
5
、以你知道的一个单位为例,对该企业的招聘和挑选人员的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如果你去应征,会做哪些准备?
6
、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培训能达到什么目的?
7
、请对本章提出各种考评办法,评估一下客观性或主观性的程度。
8
、有许多公司根据进取心、协调和领导能力对管理者进行评价,你认为这种方法如何?
9
、你认为雇员持股制度能起何种激励效果,实施中会遇到什么障碍?
10
、本章所举美国公司的案例中提到许多公司兴办托儿中心,这与中国企业所承担的某些社会职能是否相似,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领导

领导第十二章 领导行为基础

【本章教学目的】
1
、解释领导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差异
2
、了解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
4
、描述管理方格理论
5
、理解领导权变理论的实质
6
、概述菲德勒的权变模型
7
、解释生命周期理论
8
、概述路径——目标模型
9
、掌握提高领导行为效率的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1
、导的实质是影响别人。领导乾可是以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种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管理者是被任命的,其影响力来自于其所在的职位赋予的正式权力。
2
、特质理论研究的重点是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个人品质差异。具有某些特质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没有一种特质是成功的保证。
3
、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领导方式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有成功的事例,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
4
、菲德勒的权变模型确定了三次情境变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工作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在十分有利和十分不利的情境中,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工作理好;在中等有利的情境中,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工作得更好。
5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的邻导行为要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于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起来考虑。当下属的成熟水平渐时。领导者应尽量减少控制与参与。
6
、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是以他能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所选择的具体行为方式应与环境要求和下属的特点相匹配。
7
、领导者参与模型设置了两个环境变量:决策质量和决策可接受程度。领导者选择何种领导方式应同职工参与决策的程度联系起来。
8
、领导者提高行为效率的关键是要有效统筹时间和充分合理授权、以摆脱日常事务,充分发挥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复习与练习
复习题
1
、领导者是否应具备某些个人特点?请举例说明。
2
、选择领导方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3
、权变理论的实质上什么?请用菲德勒模型分析一下具体例子。
4
、领导者应如何根据下属的成熟度来改变自己的领导方式。
5
、按照管理方格理论,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哪种?如何实现?
6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领导的行为效率?

第十三章 沟通

【本章教学目的】
1
、定义沟通,并了解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
2
、描述沟通全过程
3
、区分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的作用
4
、了解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作用
5
、分析有铲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
6
、明确企业有效沟通的基础
7
、列举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它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收集信息,改善人际关系,改变行为的作用,管理者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信息沟通。
2
、沟通过程始于有信息需要传递的沟通信息源(发送者)。信息被转化为符号形式(编码)并经过通道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再将信息解码,并将接受到的信息反馈给发送者。
3
、言语沟通主要以语言、文字来传递信息,非言语沟通主要以身体语言表达意图。
4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客观存在于组织机构中,有效的企业管理应以正式沟通为主,但不能忽略非正式沟通的作用。在必要时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来达到提高管理效果的目的。
5
、从障碍产生的原因来看,沟通障碍主要是由语言表达能力差,发送者信誉问题、知识经验的差距,沟通渠道不畅通、心惠的障碍及沟通时机不当造成的。
6
、打好企业有效沟通的基础,要做好四件事:(1)增加信息的明确性;(2)提高信息的接收效率;(3)建立合理的信息传播体导;(4)提高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自觉性。
7
、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有:运用反馈手段,提高表达能力,积极倾听,注意非言语提示。

复习与练习
复习题
1
、为什么说有效的沟通并不是一定要达成共识?
2
、在沟通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失真?
3
、在组织管理中最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有哪些?
4
、面对面的沟通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
5
、为什么说非正式沟通渠道有时要比正式的沟通渠道更有效?
6
、为什么说在沟通过程中,发送者与接收者都需要提高倾听能力?

讨论题
1沟通障碍主要是由发送者引起的,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2信息接收者对发送者的不信任,反映了人际关系在沟通中的作用这句话不对,为什么?
3在企业管理中,不能越级沟通,否则,会破坏信息传播渠道的稳定性,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第十四章 激励

【本章教学目的】
1
、掌握激励的过程
2
、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3
、掌握X理论与Y理论
4
、掌握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5
、掌握期望理论
6
、掌握公平理论
7
、掌握强化理论
8
、掌握激励需要理论
9
、了解ERG理论
10
、了解不成熟——成熟理论
11
、了解挫折理论
12
、熟练掌握员工激励的方法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每个人的行为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激励的过程。所谓语激励的过程就是需要决定机动,动机产生行为的过程。管理者要激励员工,必须认真研究这个过程。
2
、马斯洛按重要性程度将个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排列。只有当低维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高级需求。
3
X理论认为人天性好逸恶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易于受骗和接受煽动。按此理论,管理者对员工要实行强制性管理。Y理论认为人把工作视为快乐,主动完成任务。主动承担责任,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此理论,管理者只需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4
、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你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保险因素只能产生不满意,不具有激励作用,激励因素才会使人产生满意感,从而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是效价和期望率的函数,即激励力=效价×期望率。效价是个人对某种成果的偏好程度。期望率是预期成果实现的可能性。只有在效价和期望率都很高时,才会产生巨大的激励力。
6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在组织中是否具有动力,关键取决于员工是否认为他被组织公平对等,即自己所得与付出的比率是否与别人的该比率相等。如果自己的比率低于别人的比率,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7
、强化理论认为,当人们因采取某种行为而受到奖励时,他们极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受到惩罚时,他们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很小。管理者应善于运用奖励强化人的行为。
8
、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需要理论认为个体工作环境中主要表现为三种需要,即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在企业的管理人员中,这三种需要有较大的差别。不同类型的企业管理人员的这三种需要也有很大差别。
9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常把金钱作为激励的重要手段。其实激励的方法有很多,如目标激励、参与激励、领导者激励、关心激励、公平激励、认同激励、奖励激励、惩罚激励等,管理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才能有效激励员工。


复习与练习
1
、激励的过程是怎样的?
2
、需要层次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3
X理论和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有何差别?
4
、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什么因素才能真正激励员工?为什么?
5
、根据期望理论,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6
、根据公平理论,当个人认为不公平时会有哪些表现?
7
、强化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8
管理者应如何激励员工?

控制

第十五章

【本章教学目的】
1
、给控制下定义
2
、描述控制的过程
3
、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控制
4
、解释控制的关键点
5
、了解关键点和例外情况的关系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控制就是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为,或调整计划,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2
、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有两方面,检验作用和调整作用,使行动和计划相吻合。
3
、控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确定控制标准;(2)衡量实际成效;(3)分析偏差并予以纠正。
4
、任何系统的运行过程都表现为输入——转换——输出,根据控制点的不同时间,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
5
、构造一个适宜有效的控制系统应注重反映计划要求,适应组织结构要求,重点控制关键点和例外情况,多使用直接控制和控制趋势这些基本原则。
6
、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应是客观准确的、灵活应变的、经济合算的、全局统筹的、有针对性的、面向未来的、有具体行动的。

复习和练习
思考题
1
、计划和控制的关系是什么?
2
、管理标准的建立要注意什么?
3
衡量什么如何衡量有什么联系?
4
、纠正偏差的行动有哪几种形式,它们的差异是什么?
5
、试比较三种控制方式的差异。
6
、控制关键点和控制例外情况有何关联?
7
、有效的控制系统的特性是什么?举例说明。

讨论题
1
、试举例说明生活或工作中三种控制方式的使用。
2
、本章中探讨了中国快餐和洋快餐的竞争状况,试进一步从控制角度讨论中国快餐应如何发展。
3
、我国银行曾推出限时服务,超时罚款的举措,但实施不久后就因电脑出现故障,储户等候时间过长而据此要求赔偿而引起诉讼,试查阅有关资料,讨论该举措的得当与否认以及改进方案。
4
、试就你熟悉的企业或部门提出你认为的控制关键点。

第十六章 控制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1
、知道预算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2
、了解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
3
、描述邯钢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模式
4
、了解质量控制的发展过程
5
、解释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
6
、了解ISO9000系列的三个质量保证模式的区别
7
、了解定量订货系统和定期订货系统的差异
8
、了解JIT对浪费和库存的看法
9
、了解看板管理的运行程序
10
、了解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者的工作带来的变化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预算是一种计划技术,是数字化的计划,它把计划分解成以货币或其他数量单位的预算指标;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技术,它把预算指标作为控制标准,用来衡量其计划的执行情况。它一般有收支预算、实物预算、投资预算、现金预算和综合预算等。
2
、过分依靠预算可能带来某些危害,如让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预算、过于详细、导致心理低下、缺乏灵活性等。
3
、预算除固定预算外,不定期有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
4
、邯钢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模式就是在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分厂,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先进水平和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为依据,对组成成本的各项指标逐项进行比较,找出潜在的效益,将原材料和出厂产品均以市场价为核算参数,进而核定出产品的内部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层层分解落实,实行成本否决。
5
、质量控制经历了事后检验、统计抽样检验、全面质量管理等阶段。
6
、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凭数据说话,一切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办事
7
ISO9000系列标准包括两个指南和三个质量保证模式。两个指南ISO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一选择和使用指南》和ISO9004—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质指南》;三个质量保证模式是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这三种模式所包括的质量体系要素分别为20项、19项和16项。
8
、库存控制主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哪些物资要有库存?哪些可多存货?哪些应少存些?何时订货?订多少?前面的问题可用ABC分类法解决,后两个问题可以使用定量订货方式或者说定期订货方式解决。
9
JIT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的目标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绝对必要的数量和完善质量的产品。为此,要彻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实现零废品、零库存、零准备时间。
10
JIT用反工艺顺序的拉动式看板管理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使之达到准时生产的目的,工作人不见生产看板不生产,不见运输看板不运输。
11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据系统观点建立,利用现代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网络,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一机系统,它能准确、迅速地提供各级管理部门所需的信息。
12
、计划评审法、线性规划、排队论、经营审计等都是很好的控制模型和方法。

复习和练习
思考题:
1
、使用预算控制时需要防止哪些危害?
2
、邯钢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模式为什么会取得巨大成绩?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3
ISO9000系列标准包括哪些内容?不同的企业应采用哪种质量保证体系?
4
、库存控制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5
JIT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6
看板管理的运行程序是怎样的?
7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会给管理者的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讨论题:
1
、试举例说明你所在的组织或熟悉的组织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2
、试谈对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模式的看法。
3
、试讨论质量控制和实施ISO质量标准的联系。
4
、试深入讨论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运行中的作用。

 

 

下载需要: 0 积分

附件: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分享到:
   举报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部dormouse的最新日志

热门日志导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