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研室 返回首页

果尔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aoyanshi.com/space-uid-24981.html [收藏] [分享] [RSS]

日志

私密社交网络Path:下一个10亿美元级收购对象

已有 26109 次阅读 2012-4-27 14:29 |个人分类:互联网 | Path, Facebook, Instagram, 私密社交网络


  在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后,Path被认为是下一个10亿美元级别的收购对象——要知道,在上线仅几个月之后,Path就拒绝了Google 1亿美元的收购提议,而当时它还只是一个简单的私人图片分享网站。


  在大卫·莫林(Dave Morin)的Flickr页面上,有648张公开的相片。通过这些相片可以窥探到他的生活轨迹:和女友在马尔代夫开水上飞机,在蒙大拿的旷野出席一场婚礼,去看U2乐队演唱会,在第一届Facebook F8开发者大会现场

  他在Flickr的自我介绍中写着:“我并非浑浑噩噩地活着,我怀着热情倾听一切,我拥抱一切鲜活的事物,我梦想着改变。愿你我都过着美好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似乎没必要向太多人公开他的生活。于是他开始着手创建一个基于移动平台的私密社交应用,这就是Path。在Flickr上,莫林最后一张照片的更新日期定格于2010年9月27日。2个月后,Path登陆App Store。

  Path能帮助人们建立一个私密的好友圈子,互相分享生活的瞬间。“在Path上更新,意不在自我推销和广播,而是和你熟识的人分享一个瞬间。”这是对Path 最贴切的描述。

  起初,Path最多只能加50个好友,并且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网络,你不能将发布的任何信息传递出去,哪怕是用邮件。经过几次产品升级后,Path的好友上限提高到150个,可以告诉别人你和谁在一起,这个社交应用提供了共享旅游、音乐、睡眠、照片、位置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你也可以通过关联按钮有选择地将这些信息同步到Facebook或tumblr等其他平台。

  今年4月16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大卫·莫林向外界宣布,公司已经通过第二轮融资募集到3000多万美元,从而使Path的估值达到2.5亿美元。这次的领投者是红点投资,维珍老板理查德·布兰森也加入投资者行列。

  莫林曾经在苹果公司工作,后加盟Facebook,是Facebook的元老级人物。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他深入地思考“社交网络”,并最终让Path 走上了与Facebook全然不同的道路。

  从Facebook 到Path在莫林进入Facebook时,Facebook的用户刚刚突破1000万,正在酝酿动态新闻的初次亮相。

  上线的前一天晚上,肖恩·帕克对他说:“莫林,明天将是决定Facebook 到底是无足轻重还是比Google更强大的日子。”莫斯科维茨说得更夸张:“明天你将会无比热爱这个新首页,你会希望不要钱都要在这里干!”

  莫林是马克·扎克伯格早期核心圈子的成员之一。在关于Facebook应该鼓励用户披露多少个人信息的问题上,他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的价值观 ——从创建的第一天起,Facebook的使命就是让社会更加公开。莫林曾对媒体说:“我们帮助人们更公开地交流更多的信息。这就是Facebook的全部意义所在。”

  然而从Facebook诞生之初,隐私争议就未停止过。2007年的灯塔(Beacon)功能就曾引发巨大争议。该功能可以自动在 Facebook上更新用户在其他网站上的活动和购买行为。在接到无数投诉后,扎克伯格不得不出来道歉,并发布了新的隐私设置选项。2010年7 月,Facebook又一次遭遇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

  Facebook的遭遇让莫林重新思考“在社交网络上是否需要考虑对方是谁”这个问题。他开始觉得,在Facebook之外,社交网络或许需要一种新的形态:一个家庭式的封闭网络。这样的网络充满安全感,能让人们更安全地表达与分享。“让人们更快乐地生活”是莫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Path创办的初衷。

  2010年1月,莫林离开了Facebook。10个月后,他和他的朋友、 Napster 创始人肖恩·范宁以及设计师达斯汀·米劳创建了Path。

  由于莫林和范宁的名气,Path一面世就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在上线的当月就完成首轮250 万天使投资,起码有27家机构和个人参与,阵容极其豪华,其中包括硅谷投资教父罗恩·康威、云计算软件公司salesforce的CEO马克·贝尼奥夫、好莱坞明星阿什顿·库彻等,还有不少原先他在Facebook的好朋友,比如达斯汀·莫斯科维兹、 Facebook前任首席隐私官克里斯·凯利(ChrisKelly)等。

  打造“慢公司”

  从最初想法成型到产品上线,莫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和范宁对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方式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他发现,拍照是人们用手机最常做的事情,Facebook的图片分享也是最受欢迎的功能。最早的Path只是款简单的私人图片分享软件,和I nst agr am类似,但没有滤镜,只能和有限的人分享。他想搞明白“亲密关系”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牛津大学杜巴教授的一篇论文给了他启发。随后,他拨通了杜巴的电话。杜巴告诉他:“人最多只能和大约150人维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其中50个是你值得信任的朋友,15个好朋友,5个最好的朋友。”

  在最初的设计中,Face 好友上限是50人,后来增加到150人。如果你想加新人,就必须在原先名单里删除一个。莫林解释,和现实一样,有些好友可能会被冷落,同时也有新人进入你的社交圈。这是给用户控制的权利,目的是保证一个高质量的社交网络。

  在Path上线后几个月,谷歌(微博)提出以1亿美元外加基于财务表现的2500万美元收购Path,而莫林表示拒绝。据报道,在这件事情上,三位创始人的意见并不统一。尤其是米劳,他远没有另两位创始人富裕。经历过Facebook疯狂扩张期的莫林不是第一次面对诱惑,为这次收购,他甚至不惜和投资教父罗恩·康威交恶,因为后者极力主张他卖掉公司。

  他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推出了全新版本的Path。整个2011年,除了拒绝Google收购,Path只推出了几个并不新鲜的新功能,比如发布到Facebook的按钮,像Instagram那样内置的滤镜,有几个还是收费的。

  因为用户增长缓慢,他们甚至被媒体列为“硅谷昙花一现的创业公司”之一。直到当年12月,他们推出Path 2,才重获关注,用户总数在18天内猛增30倍。在上线17个月的时候,Path拥有了200万用户。

  莫林并不急于扩大用户群。“我们想实现缓慢的,有机的增长,而不是病毒性地扩张。”他说。他曾不止一次说过他想做的是慢公司。“我说的慢,其实并不是真的慢,而是不急于求成,但在执行时是丝毫不能含糊的。”他们改变产品设计时十分小心,着眼于长期的国际化设计,而不是急于推出产品。然而人们将他的慢公司策略理解为产品升级缓慢,这让莫林感到十分遗憾。

  莫林的募资能力也让他有条件去执行“慢公司”策略。他在2011年初拒绝了谷歌的收购,转身就又成功融资850万美元,其中,Index Ventures和First Round Capital天使投资时就加入进来。

  下一个社交帝国?

  著名日本企业家、麻省理工媒体试验室的负责人伊藤穰一是Path的支持者,他和大卫·莫林、肖恩·范宁是朋友,并在Path 开发早期去探访过他们。伊藤穰一十分看好莫林对移动市场的判断。

  关于产品的早期形态讨论让他十分着迷,比如游戏设计的艺术,UI设计和其他让应用成功的元素。

  他在博客上阐述开发移动平台的心得:你得带着一种“初学者”心态走向移动平台。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说过的话:不可同侍二君。你不可以想当然地请一个移动开发者把为互联网所做产品的界面给直接拿过来,一股脑地塞到移动设备上。

  在新版Path里,“醒了”和“睡着”就是用户的全部状态。莫林在Quara上说:“在PC时代,我们会经常问对方:你现在是在线还是离线?而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

  对你来说,不是睡了,就是醒着。”现在的Path是一本智能网络日记,你能通过它和亲密的朋友分享大量的内容,也能有选择地分享到其他社交网站。Path最近增加了一项新功能,整合Nike+,记录用户的跑步信息。

  然而Path 并未完全开放第三方平台。莫林曾参与Facebook平台的开发,在这个问题上他更为谨慎。“我们喜欢Path的实时性,我们想要确保出现在新鲜事里的内容都是有用的,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他在发布新功能时说。

  今年3月,莫林在接受科技博客PandoDaily创始人Sarah Lacy专访时,阐述了Path真正的愿景:“如果说Facebook是城镇的话,那Path就像是一个家庭。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社交网络,但都不可或缺。”

  了解Facebook弱点和优势的莫林,正在将公司带往Facebook相反的方向。他会不会制造出一个新的帝国?一个有耐性的创业者不会现在告诉你答案。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分享到:
   举报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部果尔的最新日志

热门日志导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