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各国对电子政务建设都高度重视,美国、新加坡、韩国和爱尔兰等国都分别实施了政府在线,不仅提高了政府办公效率,也相应地带动了相关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从提出“政府上网”工程以来,一些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比如“三金”工程等。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差距仍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 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是平台搭建,而不是硬件堆砌。当前,政府内部办公局域网和省市县三级远程交换已经基本实现,门户网站相继开通,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有很多单位内部局域网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更不用提OA平台建设了。许多部门每年都有信息化投入,但可以说90%以上都用于购买硬件设备了,甚至有的部门把资金挪用。现在,有很多呼声集中在缺少电子政务资金投入上,实际上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上投入不低。笔者认为,信息化投入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才是所谓“投入低”的原因所在。 二、主要领导重视力度不够 电子政务推行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于一把手的态度和行动。可以说,一些关键系统如OA不能得到很好推行的主要原因,是“一把手”的技术障碍造成的。如OA应用,领导要进行网上批文,但领导不懂计算机、不会打字就不能实现。所以,技术上的障碍使得他们不倾向于这方面的投入。再则,建立一个部门的OA平台或内部业务系统,至少需要投入十几万元用于购置服务器和软件等,他们认为这方面投入很难见到效益,也是得不到主要领导重视的一个原因。其实,电子政务的实现不仅会提高效率,也会极大地降低行政成本。降低成本也是提高效益,更主要的是提高了社会效益。一把手应该顾全大局,着眼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入手,跟上国家规划的整体步伐。 三、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亟待改善 电子政务重在政府业务的网上应用,其根本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善政府的工作流程。当前,不少政府机关的信息技术应用绝大多数局限于打字排版和上网检索信息。在政府公务员中开展经常性的信息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比如PPT的制作、Access简单编程、Excel高级应用等等,在机关都能解决很多复杂的业务难题。如果不改善当前的状况,那么国家的电子政务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将微乎其微。如果每个公务员都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办公业务,那么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人才培训落后于应用步伐 我国电子政务在中央2002年17号文件颁布以后,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当前,各部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信息化培训。我国农村和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但引进计算机人才难上加难,而且内部人才流失十分严重,这对电子政务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内部信息化培训是解决信息化人才匮乏的主要渠道之一,各地应把信息化培训纳入到公务员考核的范畴之内,通过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公务员学习。通过公务员地不断逐级培训,跟上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步伐。 五、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 韩国在很早就制定了《信息化促进法》,通过法律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打破方方面面的信息化障碍。我国推进电子政务也应建立相应的法规,对阻碍和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个人实施处罚或制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但可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可从根本上杜绝重复建设和打破行业壁垒。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信息系统的使用都能通过法律的约束,按照国家规划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管理模式不统一 电子政务推进工作到底由谁来牵头,谁来规划,谁来实施?当前各地政府本身有信息化办公室,政府组成部门还有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在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容易产生相互推诿、相互争权等问题,也容易产生电子政务建设盲区。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应该是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单位,政府本身应该承接的是内部信息化的管理,不应该参与全社会的电子政务建设,而应对整体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信息产业管理部门体现的是规划的全局性、指导的权威性和行业的技术性,政府体现的是业务的核心作用,整个电子政务建设应围绕政府的职能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来进行。国家应明确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的职责划分,分工明确,任务具体。 七、专业管理部门缺乏专业人才 信息产业部门作为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部门,应该具备技术、管理的双重能力。如果没有技术的权威性,就不可能科学地规划电子政务建设,就不能科学地指导电子政务建设。有些信息产业管理部门不用说具备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是单一的技术人才都缺乏。有的省信息产业系统,都没有几个信息技术人才,这怎么去指导工作?专业部门一定要引进专业人才,否则我国的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何时能追上发达国家建设的进程。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到头来电子政务建设会产生冗余的信息系统,重复建设会相当严重,国家的信息化投入就会付之东流。 八、重复建设 日本和韩国都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工作,以避免行业信息化的重复建设。这些人员都是总统的重要秘书、重要大臣等等,能够充分担当此重任。新加坡是国家信息资讯管理发展局向各部门派驻信息化管理人员,通过双重管理来实现全社会电子政务建设的高度统一。我国国家大、机构多,信息化建设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加上一些部门由于部门利益问题也容易产生行业壁垒。这些问题单独靠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很难协调,解决的办法一是在部门内设CIO,帮助部门制定信息化规划,协调和相关行业的统一建设;二是建立协调员制度,由一些有着重要背景的人物充当这个角色,协调各行业建设的统一。 九、行业平台不统一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若干平台的支撑,需要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但系统平台多,不能说明效率就高,信息化建设就好。相反,过多的平台容易产生交叉,造成信息资源浪费。其实,一个地区有一个大的基础平台就足够,很多系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文章。有的一个地区做了几个平台,结果没有充分得到利用,造成系统、人员闲置和巨大浪费。所以,国家还是要出台信息化法律或法规,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如果所有的信息化项目都立项、审批,就不容易产生这样的闲置或浪费。各种平台的建设都应纳入到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规划设计当中,不能自行其是,盲目建设。 十、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绩效考核机制 我国在数十年信息化发展中,各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实践促进理论研究、理论促进实践成熟。面对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形势,迫切需要客观总结实践经验,引导电子政务建设走上科学、健康的轨道。信息化建设只建不评,也容易产生很多豆腐渣工程。有些地方信息化建设不搞规划,拍脑门或者领导一张嘴就盲目建设,导致很多工程成为“马后炮”工程。我们应该学习先进国家的科学考评机制,把电子政务建设评价从“投入为主”转变为“绩效为主”,促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科学、管理规范、健康发展。 我国推进电子政务应建立相应的法规,对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部门和个人实施处罚或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