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闻回放——
日前,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发布了第一款预告片。该款预告片展现了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和香艳镜头,大家最好奇的女主角“玉墨”虽没露脸,但是却疑似露玉背并与好莱坞男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上演激情“床戏”。神父与妓女的惹火表现也引来了很多网友的争议。
本次发布的预告片长达2分44秒,克里斯蒂安·贝尔一人就占据了六成以上的镜头。与原著极大不同的地方是,贝尔饰演的神父,竟然与一名妓女上演了一段“床戏”,两人裸背在床上缠绵激吻,香艳异常。尽管无法确认这个女人就是影片的女主角玉墨,但是从女人穿的旗袍以及之前发布的海报上来看,与贝尔“床戏”的很有可能就是玉墨。
除了这段香艳镜头外,原著故事发生地——大教堂也有一个整体的镜头展现。张艺谋还在电影里加入了大量战争场面,包括国军日军的枪战、坦克压毁建筑等。饰演国军战士的佟大为,则成为唯一有脸部特写的中国演员。他瞄准射击和眼含热泪的画面,也叫人印象深刻。在记者稍后对张伟平的采访中,这位与张艺谋合作多年的电影人表示:《金陵十三钗》投资6个亿,投资额度是《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而对于这部备受关注的影片,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玩饥饿营销。
张伟平也给预告片的剪接师出了难题,我说第一:不能露十三钗的脸,第二:剪感觉。十三钗是这部影片最后营销,最大的亮点,但一定不会提前暴露。甚至,《十三钗》的终极预告片是在首映之后。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金陵十三钗》的饥饿营销有何不同之处?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反其道而行之。
不炒作的时候也许就是最大的炒作。当导演不说话的时候,也许就把所有的话都说了。换成是任何一个发行方,都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会好好把电影宣传一把,炒作一把。但是该片导演认为恰恰就是这七天,不接受采访,一个字都不说,就让电影说话,让看了电影的观众说话,让微博说话,最有发言权的还是电影故事本身。所以这七天导演没有通知媒体也没有邀请媒体,这七天的点映就是为了给奥斯卡参赛提供一个准入门槛(根据奥斯卡报名规则,参赛外语片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在国内首映,用35mm或70mm胶片在商业剧院连续上映七天以上)。这次,不炒作就是对影片最大的宣传。
张伟平关于饥饿营销的观点:我没想着要饿着媒体,但是也不能把媒体喂的太饱了。媒体也要健康饮食,吃太饱了就该撑着了,就想吐了,就反感了,可能就胡说八道了,我不能让他们吐。所以《金陵十三钗》的一个营销方式就是让媒体健康饮食,给媒体一个消化的机会。因为这么多电影,都在炒作,都需要媒体去采访,都想要上新浪和各大网站的头条,那么《金陵十三钗》这个时候不需要。饥饿营销被张艺谋、张伟平运用得如何炉火纯青——以至于《金陵十三钗》预告片一上网就爆炸了,因为网民太饿了!
传说,古代有一位君王,不但吃尽了人间一切山珍海味,而且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饿。因此,他变得越来越没有胃口,每天都很郁闷。有一天,御厨提议说,有一种天下至为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叫做“饿”,但无法轻易得到,非出艰辛的努力不可。君王当即决定与他的御厨微服出宫,寻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于月黑风高之夜,饥寒交迫地来到一处荒郊野岭。
此刻,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在树洞之中的一个馒头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叫做‘饿’的那种食物。”已饿得死去活来的君王大喜过望,二话没说,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并且将其封之为世上第一美味。这一常识已被聪明的商家广泛地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
这一简单的常识,在西方经济学中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这正如传说中的那个馒头,尽管,从使用价值上来看,它与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当地,对于那个饥肠辘辘的君王,它却是天下至美之味。
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饥饿营销”的终极作用还不是调节了价格,而是对品牌产生的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分正负。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
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但是,在这里人们还必须明白,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饥饿营销到底如何运用?谭小芳老师认为,有如下几点:
1、心理共鸣
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拥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切徒劳无功,甚至还会患上一身病。不断探究人的欲望,以求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组织品牌形象,自我表现,情感关系的打造要符合区域市场的心理,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这是“饥饿营销”运作根本中的根本。
2、量力而行
在一些汽车厂商需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人才资源,销售渠道,行销能力等量力而行,任何盲目的、自我膨胀的经济行为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一味地高挂消费者的胃口,注定要消耗一些人的耐性,一旦突破其心理底线,猎物势必落入竞争对手的口中,这是大家所不想见到的。把握好尺度,是汽车厂商始终考虑并关注,同时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地“测不准”现象,这一环节还应视为重中之重。
3、宣传造势
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仅凭以上两个规则,还有些势单力薄。
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明星代言的眼球吸引;车展的春光外泄;专业测评的权威指导;销售渠道的口径统一等等众多策略与手段,各有千秋。各厂商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尽量做到选择有度,行销有法,推介有序。
4、审时度势
在非单一性实验条件下,消费者的部分欲望受到竞争对手市场活动的影响,欲望组合比例发生新的变化,购买行为关键性因素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感情转移,冲动购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监控各汽车厂商的市场策略的动向,提高快速反应的机动性,也绝不可小视。可惜某些汽车厂家的一些方案的制定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化,值得商榷。
需要指出的是,“饥饿营销”成功与否,与市场竞争度、消费者成熟度和产品的替代性三大因素有关。也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心态不够成熟、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的情况下,“饥饿营销”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厂家就只能是一厢情愿。下面,谭老师与您分享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微软Windows7初上市——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开始全球公开发售,在感受到微软Windows7近乎铺天盖地的宣传营销之后,希望在第一时间买到Windows7的中国消费者却失望了。目前(2009年10月27日)Windows7在北京全面缺货,对此,微软方面回应称,目前正在加大供货力度。相对于Windows7上市之前长达5个月的宣传攻势,正式上市之后却难觅踪迹的现象让消费者很难理解。有业内人士猜测,微软此举有“饥饿营销”之意。
第二个案例:茅台价格越限越涨2010年“涨”字一直保持着高出镜率刺激着消费者们的心,尤其是白酒行业,即将迎来消费旺季,各大白酒企业再次拉开了“提价战”的序幕。贵州茅台在此次白酒“提价战”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人们愁的不是高价格,而是如此高涨价的同时,茅台连买都买不到。
不少经销商反映,“从国庆节过后根本拿不到货”,同时,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茅台也在预期中涨价,“囤茅台”也成了不少经销商的共识。茅台涨价之前,普通53度茅台出厂价为499元,一级批发价在970元左右,终端价北京地区达到1500元,而广东地区则达到1500元以上。市场调查发现,北京市场茅台烟酒店零售价在1400多元,超市甚至1500元以上,而且没有货。而华南地区价格更高。但各地都面临一个共同点:有钱买不到货。
2010年12月15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将从2011年1月1日起上调产品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20%左右。其后,在广受舆论质疑的情况下,茅台掌门袁仁国又抛出了“涨价兼顾论”,并声称厂方将实行严格的“限价令”,也就是那个“不得超过959元”的规定。
尽管茅台的“限价令”与涨价同步出台,但显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就在53度飞天茅台出厂价为499元时,其一级批发价已经高达970元左右,终端价北京地区达到1500元,而广东地区则达到1500元以上。这样的话,959元怎么限得住?涨价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和值得深思之处呢?茅台产能释放速度落后于消费市场增长速度,造成市场上供需关系紧张,这是根本原因。
茅台利用消费群体追求品牌和品味的消费心理,配合“饥饿营销”,一次次高明地变相推动涨价。涨价固然与茅台欲打造高端品牌的定位以及供求关系有关,但经过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涨价脱不开人为因素。尤其在茅台供不应求的同时,五粮液也加入“脱销”行列。在茅台提价前,茅台集团下属茅台销售公司手里还有大量存货。
2010年12月23日,平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茅台“销售公司存酒充足,根据我们的测算,至2010三季度末,销售公司存酒相当于27亿市值(出厂价不含税),在市场严重供不应求时,兑现很容易”。而五粮液并没有茅台那么畅销,而是用“饥饿营销”炒高价格,经销商也在其中得利。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曾表示,茅台要打造成为“奢侈品”,毕竟国外XO、路易十三可以卖到上万元,弱化产品功能属性,主要突出社会属性和身份标志功能,此次“饥饿营销”也只是其中一步棋而已。
对于消费者来说呢,所有正牌白酒的成本与工艺流程几乎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半斤粮食酿出一斤白酒”,算上所有的原材料和设备费用,充其量一瓶酒的成本也不足百元,对那些动辄卖成千上万元的高端白酒来说,消费者喝的不过是一种“品牌效应”。高端白酒针对固定人群推出,本身产量也不大,再加上巨额的广告宣传,价格就这样被推高了。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一瓶中高档白酒所支付的钱里,约有70%是广告费。
饥饿营销产生的背景,还是在于市场需求旺盛,而供应商又希望能够延缓市场的衰退。于是,采取这种拉长生命周期的方式来开展营销工作,一则可以降低营销成本,二则可以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在中国,将这和“饥饿”运用到极致的首先是汽车行业。比如现在宝马X5、奥迪Q5都在加价,以至于像陆虎揽胜、奥迪Q7、途锐这样的车都要加价排队。其次是房地产行业,推盘的时候小批量推,造成紧缺的局面。
总之,饥饿营销比较适合一些单价较高,不容易形成单个商品重复购买的行业。同时,产品或服务有一定的差异化或领先优势,业已形成一定范围的品牌黏性。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无论怎么调整方法,都无法避免市场的衰退。饥饿营销本质上是拉长了整个销售周期。所以,还必须在衰退前,用新的产品或服务代替,这也是汽车、苹果一代代更新的原因。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指出——饥饿营销还要注意把握尺寸。“我身边很多不用电脑的朋友都开始用上了iPhone4,很多人也在开玩笑地说iPhone快成街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