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周末,公司刘总和同仁讨论了“红四方”的品牌规划,而后,刘总让大家写关于“销售、营销、品牌”的文章。梁老师的品牌“找魂”概念,笔者认为实质是找“品牌核心价值”(或者叫品牌核心概念)。恰巧,“找魂”的概念与笔者讨论的“品牌是心灵归属的精神家园”不谋而合,两个看似虚无的概念实质是品牌重要属性。笔者依据多年的品牌研究,就品牌的理解及品牌战略的构筑品牌核心价值的多年心得,作下文论之。
一、品牌真相 :攻心为上
在构筑品牌核心竞争力之前,有必要对品牌再认识,加深对品牌的理解。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个舶来语,依据最早的英文解释,品牌是烙印,是在物体上留下印记以便识别。广告界、营销界,不同的学者、专家都有各自的见解。以奥美为代表,品牌是生产、产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体验的全过程。其中,研究了360度品牌管理,还有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论。另外,以罗瑟-瑞斯夫的USP即独特销售点理论,以及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等等。
从笔者多年的品牌研究看来,奥格威品牌形象理论及360度品牌管理,片面强调了品牌的表层以及与消费者传播的单向性,对品牌战略的指导意义不大。相对而言,USP与定位理论则更贴近品牌的内核,但是却缺乏对品牌本质的探寻,毕竟独特销售强调的依然是产品的卖点与销售,忽略了消费者内在感受,而定位理论强调的则是,企业品牌构架由市场转向消费者心智,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某个类别或特性的定位。笔者认为,定位理论更接近品牌的本源。
品牌到底是什么?笔者看来,品牌是消费者心灵归属的精神家园。品牌以消费者的心灵、情感需求为向导,通过产品或服务的物理功能,传递品牌价值,满足消费者的终极心灵需求,使消费者愉悦、信任、依赖,并在顾客的心灵空间占有一席之地。而在消费者内心建立起深刻的心灵烙印,同时,消费者不但自己拥有该品牌,而且对他们的朋友口碑宣传。因此,我们可以说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心灵的精神家园。长而久之,品牌生生不息。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品牌的实质是攻心。中国古代的《三国演义》就有“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典故,今天看来实属品牌本质诠释的经典案例。品牌通过占据消费者心灵空间的位置,事半而功倍,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品牌是链接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的杠杆,企业利用品牌杠杆,可以创造无限价值。真正的品牌,建立在企业与消费者不断的交流、互动之上。依据品牌的接触点,制定有效的品牌战略,当品牌精神气质与消费者内心的吻合,便产生粘力,形成情感纽带。
品牌,源于对心理学的研究,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自我现实需的五个层级,不同层级的需求反映了品牌的依赖程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品牌由最初简单的“物理烙印”澶变为复杂的“心理烙印”。那么,如何在消费者心里烙下品牌印记是品牌战略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以探寻消费者心理需求,深挖品牌核心价值为立足点,是构建核心品牌战略的突破口,因为品牌的终极目的是占据消费者心灵空间,那么,心灵的掠夺必然需要与之有效沟通的核心价值,驱动品牌发展、壮大,也称之为品牌的驱动力与原动力。
二、品牌需求的三维度
在构筑品牌核心价值之前,笔者认为,首先了解消费者对品牌基本需求的三个维度。消费者通过对产品品质、心灵归属及自我现实的满足,逐渐对品牌产生依赖,进而忠诚于品牌。然而,产品品质作为品牌的物理功能,通过科技研发可以满足顾客需求,但是,如何成为消费者心灵归属,乃至自我实现是构筑品牌的伟大工程之重要命题。
1、 产品品质
产品是物理层面,品牌通过产品(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为载体,实现品牌价值的传递。品质是选择品牌的根本,无庸多言,消费者主要考虑的是我付的价钱是否能够物有所值,这个品牌的物理功能能否满足我在产品功能方面的需要。
2、 心灵归属
关于品牌的心灵归属,即指这个品牌是否能代表我个人的价值观,是否表达了我的内心情感。这品牌适合我这样的人吗?不同的人群有不一样的内心世界,自然就有不一样的心灵归属,每个成功的品牌,都表达了与目标群体匹配的独特精神气质,让他们找到了心灵港湾。
3、 自我实现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某一产品或品牌的时候,渴望心理满足,心情愉悦,彰显自我。例如我们买一辆车,一方面是代步工具,一方面要满足个人的审美取向,能不能表达我的个性,还有一方面要体现身份。所以说我们买一辆车,在代步之外,一部分给自己看的,有一部分是给别人看的。
三、“3C”原则,构筑品牌核心价值
构筑品牌核心价值实质是,确定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核心内容。通过调研,你要确定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在购买你这个品牌的产品的时候,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我们跟他们说什么才能真正触动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才能使他们产生好感和购买动机,并持续保持这种好感,以致持续的购买我们的品牌。以“3C”原则(创造差异化、表达关联性及构筑竞争力)更精准地构筑品牌核心价值。
第一:创造差异化(Create Differentiation)
品牌是占据消费者心灵空间。如何在无限心灵空间创造差异化?心理学家乔治-米勒解开了谜底。他发现的“7 法则”:人的心里记忆极其有限,只能记忆有限的信息,人们通常把信息进行分类存储,每个类别通常不能记忆7个以上的信息。“心里记忆”如何对品牌产生作用?消费者的心里记忆如同“抽屉”中的归类箱,“信号”递送抽屉路径的每个名字都有一个“格子”。每个“抽屉”都根据“信号”上的名字被放入“格子”中,然而每类抽屉只能记住7个信号。品牌也是一样,消费者心里记忆中每个品牌分类都有一个格子。如格子的名字为“驾驭的快感” ,那么这个格子属于宝马品牌。“品牌7法则”如图:
|